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熊科技发展趋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白熊科技发展趋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自然》杂志最新研究称北极熊或将于2100年灭绝?
只要加了一个“或”字,怎么说都行。
北极熊,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一种大型动物,西方媒体强行将它与全球变暖捆绑在一起。通过宣传北极熊的艰难处境来获得让发展中国家延缓工业化的效果。西方国家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就不停的向大气里排放二氧化碳,已经排放了两百多年,曾经美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量国的时候,西方媒体不关心北极熊的死活,也很少提起全球变暖。后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量国,于是西方媒体就开始将“全球变暖”、“节能减排”等口号挂在嘴边,并推出一系列的“形象大使”,就比如环保少女之类的东西,呼吁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
这就叫“国际驰名双标”。在学术上,西方也发起攻势,2014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将使地球表面的大气波动更为剧烈,高温、干旱、酷寒等极端天气的出现将更加频繁。
《自然》里这种博眼球的论文越来越多之后,它的权威性就会不断的下降,就好比之前的“香蕉将于2050年之前灭绝”一样。
心惊报这种HJ媒体也为虎作伥,很喜欢引用西方一些不知真***的针对性学术研究。心惊报快讯(记者 谢莲)据BBC报道,《自然》杂志(Nature)7月20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这一物种或将于2100年灭绝。
这篇《自然》杂志的论文我去找到了,题目叫《Fasting season length sets temporal limits for global polar bear persistence》(禁食季节的长度为全球北极熊的持续性设定了时间限制)。
我找到了关键的一段,简单的机翻了一下。
北极熊(Ursus maritimus)需要海冰来捕捉海豹,而且随着全球变暖和海冰流失的持续,北极熊的数量预计将大幅度下降。到目前为止,还无法估计不同亚群何时可能开始下降,因为大多数种群都无法获得将冰***可利用性与数量统计表现联系起来的数据,也无法获得预测但尚未观测到的低冰层极端值的先验数据。在这里,我们通过估计北极熊在幼崽招募和/或成年存活受到影响和迅速下降之前可以禁食的临界天数,来确定未来人口影响的可能性质、时间和顺序。将这些禁食影响阈值与预测的无冰日数(根据地球系统模型4的一个大***估算)相交叉,可以揭示数量影响何时可能发生在整个北极的不同亚群中。我们的模型捕捉了1***9年至2016年期间观察到的数量趋势,表明招募和生存影响阈值可能已经在某些亚群中超过。它还表明,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繁殖和生存率急剧下降将危及到2100年除少数高北极亚群外的所有亚群的持续生存。适度的减排可以延长持续时间,但不太可能在本世纪内阻止某些亚群灭绝。
前面那些我也听不懂,我们看最后那关键的一句——“适度的减排可以延长持续时间,但不太可能在本世纪内阻止某些亚群灭绝。”这意思也是模棱两可,但可以看出,并没有明确的说明所有北极熊都将在2100年前灭绝,只说部分亚群可能灭绝,所以心惊报的文章加了一个“或”字,意思“我也不太确定,但话我说出来了,信不信由你们,说错了你们也别怪我”。
受西方纪录片的***,很多人认为北极熊是种一到夏天就要饿死的动物,但北极熊的数量目前还有2.2万-3.1万头,而且还在呈现增长趋势,北极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在上世纪50年代时,北极熊的数量大约只有5000头,而在2015年时估计有2.2万-3.1万头,根据2019年自然保护联盟北极熊专家小组的统计,全球一共19个北极熊亚群,其中有4个亚群的数量正在减少,2个亚群的数量正在增加,4个亚群的数量趋于稳定,其余的亚群缺乏数据。
新京报,百度百家号,是不能作为科技信息的来源的。即使他们援引的是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面的东西,你也架不住小编自己发挥改得科学家都不认识。
这个研究是按气候模型预测的海冰减少来计算未来每一年北极熊要饿多久,进而影响种群的长期生存和繁衍能力。研究团队套用的模型涉及约80%的北极熊种群,目前尚无足够数据来研究剩下那20%居住在若干岛际通道中的北极熊,这研究***设它们遵循类似的规律。这研究完全不考虑格陵兰与加拿大北部是否能在没多少冰的状态下支撑北极熊。他们的研究结果是,按照目前的气候变化趋势,到2100年仅有少数居住在北极高地的北极熊种群幸存。
按照这样明显粗糙的模型估计,2100年北极熊并不会灭绝。不用管人工养殖,野外灭绝都是不可能的。
也不用那么担心海平面。北极圈全化了跟南极化不化没多大关系,而且按现在估计的速度根本就化不完。不过,按照目前的计算,全球平均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都会多出10亿人在夏天经历撒哈拉沙漠般的炎热天气。
下一个冰河世纪将在什么时候到来?
5分钟时间带你了解,地球曾经的5次冰河时代,冰期是如何形成的?下一次冰期又是什么时候?
新太古代大冰期
24亿年前到21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严重的、最漫长的寒冷期——新太古代大冰期,当时的罪魁祸首就是地球的第一个生命——蓝藻,蓝藻的大量繁殖,利用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氧气,酿成了著名的大氧化***,由于温室气体越来越少,地球急剧降温,迎来了一次寒冷期。等到寒冷期结束,真核生物开始出现。
前寒武纪大冰期
8.5亿年前到6.3亿年前,前寒武纪大冰期,这是十亿年来,地球最严重的的寒冷期,极地的冰盖蔓延到赤道,海洋也完全冻结,地球彻底冻成了一个雪球。直到有一天火山喷发,打破了冰层,数十亿吨二氧化碳喷射到大气之中,大气开始回暖。随后地球迎来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各种生物的门基本都出现了。
早古生代大冰期
4.6亿年前到4.3亿年前,早古生代大冰期,这场冰期时间跨度较小,出现在古生代晚奥陶纪与志留纪。
极热之后就是极寒,有人说地球会进入冰河纪时期,这没错,错的是对时间的预估完全错误,总是寄希望于地球的冰河纪来解决环境的热可是如果是极热之后来极寒呢,现代人瞧不上中国的传统经史典籍,可是要论对环境规律的把握上科学真是拍马都赶不上,寒的极致是热热的极致是寒阴的极致是阳阳的极致是阴,下一次冰河纪时期就是地球彻底热暴的时候到来,不过从来就没人在乎过的,
最后的冰河时代导致喜冷生物的兴起和冰川的广泛扩张。但是,在全球45亿年的历史上,这是冰冻地球的其中一次。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是在谈论大冰期还是谈论在较大时期发生的冰河时代。地球经历了五个大冰期,其中一些持续了数亿年。事实上,地球现在就处于一个大的冰河时代的间冰期末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地球有极地的冰帽。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气候博士生Michael Sandstrom说,大冰期占整个地球历史的10%左右。
古老记录中的五个主要冰河时代包括新太古大冰期(24亿-21亿年前),前寒武纪大冰期(8.5亿-6.35亿年前),早古生代大冰期(4.5亿-4.2亿年前) ,晚古生代大冰期(3.6亿-2.6亿年前)和第四纪冰期(258万年前到如今)。这些大冰期之间还具有很多的小冰期和其中较暖的时期(称为间冰期) 。在第四纪冰川开始时,地球出现了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巨大的冰川时期出现频率较低,大概每10万年左右出现一次。
这是十万年周期的工作:冰的覆盖增长了大约九万年,然后在一段温暖的时期大约需要1万年的时间才能崩溃。接着再循环往复。最后一个冰期已经在11,700多年前结束了,所以现在不是冰河时代了吗?
美国科学家表示,我们现在应该进入另一个冰河时代 。但是与地球轨道相关的影响冰川和间冰期形成的两个因素都关闭了。加上我们把这么多的二氧化碳吸入大气层,这意味着我们至少在10万年间,可能不会进入的冰川。
塞尔维亚天文学家Milutin Milankovitch提出的一个***说解释了为什么地球循环会进入和冰期和间冰期。
1816年的“无夏之年”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是因为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大爆发一起,导致1816年的夏季气候异常寒冷,全世界饥荒不断,造成20多万人死亡。而这个时期正好处于我国的“小冰河时期”。
说起冰河期(冰河世纪)分为,大冰期和小冰期。而大、小河期和温暖期是交替出现的,自地球诞生45年以来,总共发生了5次大冰期,而小冰河期无法确认。
我国历史上处于小冰河期的朝代有:殷商末期、西周初年、东汉末年、三国、西晋、唐末、五代、北宋初、明末、清初。根据记载,在1550年~1880年里,正是我国北方小冰河时期,其中,1660年~1680年和1850年~1880年是最冷的两个时段。而我国明清时期,刚好处于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小冰期”,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也处于这个阶段内。
大家应该能感受的到,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明显。我们地球的气候也是处在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的,简单来说,地球气候的变化主要是冷暖干湿的变化。在人类社会尚未成型之前的漫长地质时期中,地球气候就在“冰期”和“间冰期”之间相互交替,其中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是三次较大的冰期。第四纪大冰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大约开始于距今200至300万年前,而结束于距今大约1至2万年前,科学家认为,目前有较大概率进入了一个相对温暖的“间冰期”。
米兰科维奇循环,是一个地球气候变动的***影响。以十万年为主要周期,伴随着四万年以及二万年左右的周期。与三种地球绕日运行轨道的变化有关,即:地球公转轨道离心率的变化、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的变化、地球的岁差。这三个影响因素也造成了地球的冰期与间冰期,大都与太阳辐射变化量有关。
米兰科维奇循环也是影响小冰期的成因之一,除了太阳活动极小期外,地球大规模火山喷发和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期也是两个主要因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熊科技发展趋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熊科技发展趋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