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成都有什么科技活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成都有什么科技活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冬至节马上就到了,各地民间都有哪些传统习俗活动?
自从商朝分一年四季,后来周公用土圭法精测出冬至的时间,所谓冬至是指天地阳气上升,地球漫漫积蓄能量,古时候把冬至定为新年是古人没有今天科学,由于冬至受朝迋的重视,皇帝都要祭天,期待来年有个好收成,国泰民安,民间也随之流行下来,代代相传。
我们家乡有大冬与小冬之分,冬至前一日为小冬,冬至当日为大冬,家家上坟烧纸,祭拜祖先,保佑儿孙,五谷丰登,凡王姓人家都烧大冬,其它姓氏多烧小冬,但也不是绝对的。
如果说阳间每年重视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春节)四节的话,那么阴间则重清明、七月半、立冬、除夕、四个节必有烧钱化纸一系列祭拜活动。
冬至,冬至连夜起九,我们南方真正的冬天真的至了。
冬至,是廿四节气之一,我们浙江湖州我含山唐的老家,冬至前要祭奠下祖先的。上个礼拜我就到老家过冬至节了。我们祭奠祖先不是到坟上去祭拜,而是在家里进行。家里一张八仙桌,桌上摆放9只菜,荤素要搭配。然后八仙桌的东西北三面放上酒盅和筷子,桌子南边放上一对红烛。红烛点燃后再在酒盅筛上酒,让祖宗们好好用餐。当然,桌上还可以放些水果什么的。原先我们过冬至节时还要做圆子。圆子分白青两种,白圆子里面的馅是甜味的豆沙,青圆子的馅是咸的冬菜什么的,很好吃。过完节后,这些圆子要分给同族同姓的左邻右舍,取邻里和睦相处之意。现在我们不做圆子了,就在镇上买几个粽子代替。圆子也好粽子也罢,左邻右舍也不分享了,一切都简单化了。
酒过三巡,所以祭拜时要筛三回酒。第一回后要盛上一碗饭,有些祖宗是不喝酒的。第三回酒筛好后,就要烧佛经。我们老家从来不烧冥币的。佛经是用一种小麦秸秆的最上边长麦穗的那根,几十根一把,老太太们做得很精细的。然后拿着佛经“阿弥陀佛”的念,不念是不值钱的,念了才值钱。看那金晃晃的样子,真好看。老太太们说那是金条,阴间通用。
烧了佛经,等冷却了,可以吹灯拔蜡,祭拜结束。那一桌菜,就我们阳间的人吃了。
哈哈😄,我是含山唐,谢谢你喜欢我。
“冬至十天洋历年”,“冬至数九起”。
时间过得真快。倏忽间,冬至就快到了。二O一九年也即将过去。
到了冬至,预示着冬日的寒冷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解放前,冬至这天,是地主遣散雇农的日子。
地里的庄稼已收拾殆尽。粮食入仓,禾秆成垛。雨水冲毁的田埂地垅也修正完毕。是地主遣散雇工的时候了。
这天,长期住在雇主家的农工们都会领到一点微薄的薪金,或者背上点粮菜当作佣钱回家去。
不过,这已经是历史了,一去而不返。
我们这里在冬至这天,也并没有特别的风俗。倒是年年冬至吃饺子是约定俗成的。
到了冬至这天,人们会提前割一点肉,自家地里收得有萝卜、***、胡萝卜。这些都是做饺子的好馅料。
“吃了冬至饺,不会冻耳朵”。
冬至大如年!
【原创首发】
冬至,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现在我国不少地方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冬至已经在我国用土圭观测太阳而测定,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时间在每年阳历的12月22日或23日,而今年的冬至是在23日,农历的十一月二十七。
我国古代对冬至相当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冬至形成了它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很多地方都把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作为过节时的食品,在北方的一些地区还流传着冬至不吃饺子会被冻掉耳朵的传说。以前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有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但是,冬至一种较为普遍的风俗是吃馄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还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的名号繁多,北方以及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广东称云吞,湖北称面包,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冬至的另一传统习俗是吃汤圆,这种风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在江南是过冬至必备的食品,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北方的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还有吃狗肉和羊肉进补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一年当中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狗肉羊肉都有壮阳补体之功效。在我国台湾地区,则流传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来祭祖,以示对老祖宗的怀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成都有什么科技活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成都有什么科技活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