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世界科技公司市值变化趋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世界科技公司市值变化趋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全球顶级科技公司四家?
全球有四大科技巨头,分别是苹果、微软、Alphabet (谷歌母公司)和亚马逊,随着美股市场不断上涨,苹果、微软和谷歌股价均创出历史记录新高,谷歌市值也一跃迈进万亿美元俱乐部。三大科技巨头与亚马逊股价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亚马逊在去年也成功站在万亿美元之上,但当前只有他的市值低于万亿美元以下。
苹果、亚马逊、微软市值都创新高,科技股是否存在泡沫?
这个东西啊,没法说,科技股在股票里和实际情况上是有不同之处的。股票他有自身的运转方式的,有上下运行,不是一成不变,***如说始终如一,那就变成一潭死水,在就不是股票的运行模式了,如果在人们的印象里认为估价太高,那就要下行了,股票这玩意就是这样好玩的,这和现实生活都有这丝丝相连啊。
苹果、亚马逊、微软,作为全球市值排头的巨鳄,正在破万亿市值的赛道上冲刺。 截止发稿时的市值分别为:苹果约 9501 亿美元,亚马逊约 8231 亿美元,微软约 7852 亿美元,同时谷歌市值也达到约 7915 亿美元。然而动辄就要破万亿的这些科技股,是否存在泡沫呢?
在当下,我认为就算破了万亿,这样的估值也不泡沫,因为他们真值这个价。那他们为啥能值这么高的价昵?且问且慢听,下面从两个方面讲起。
一、现在拥有价值
随着科技股的一路上涨,关于科技股泡藕的论调也是层出不穷,参差不齐。
苹果在2017财年总收入为2292亿美元,同比增长6%,除了中华地区外,苹果在各个地区的运营部门都实现了营收增长。
其次,苹果在全球手机销量占据第二,此外还有MacBook、Beate、apple Watch 3等硬件和自家的ios系统支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链。
并且苹果在2018第一季度的营收为88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83.51亿美元增长了13%。
我觉得存不存在泡沫,要考虑美股现在正在处于历史高位的背景,而且由于特朗普的政策呢,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是大的国际经济背景。
至于美国的科技公司,具体到每一家公司,那么每个公司的情况不一样,自然而然它的估值理论就不一样。比如说,就拿我比较熟悉的苹果公司为例,它的市盈率就比较偏低,差不多是16,但是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情况都非常的可观,苹果手机风靡全球,也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如果你说这样的一个市值存在泡沫的话,那么我觉得是不公平的。
我回答说:凡是问股票存不存在泡沫,高科技企业高估值存不存在泡沫类似问题的,都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是一副评判者的角色。
但如果你是创业者,你是在做选择的行动派,你就要做一个融入者,而不是观察者、评判者。
就苹果市值要破万亿美元,微软、亚马逊股价一路高涨而言,你要做的选择是:买不买相关股票,如果不能直接买这些股,国内相关高科技股票是不是要注意下,是不是要准备下手了。
对我来说,商业本身就是泡沫,创业者本身就是忽悠者。他们讲述的故事都是设想出来的未来场景,90%无法实现,那么,如果你去做评判的话,那一定就是泡沫,因为它大概率不能实现。
如果你选择做商业,选择炒股,就要把所谓的泡沫论抛得远远的,要在不断失败、再失败中摸清规律,从而赢得自己的人生。
回到问题本身,三大全球高科技公司股价创新高,依我看,这很好印证了未来5年、10年是一个高科技驱动的商业环境,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爆发出更大商业机会的时代。
2000年前后,我们经历了一次高科技大泡沫,也诞生出一批高科技高价值的公司,然而我们看到全球化的公司,比如GE,比如沃尔玛更受关注,更主流,市值更高,那时“全球化”是关键词。
10多年过去了,全球最有价值的10大公司多让位给了高科技公司,高科技公司的估值一定还会继续攀升。
不管泡沫有几许,大胆拥抱互联网企业,拥抱大数据解决方案的企业,拥抱无人驾驶,拥抱混合现实。
IBM也是很厉害的科技公司,为什么市值比几个大牛的互联网公司低那么多?
IBM曾经是非常辉煌,尤其是其小型机、大型机领域处于领导地位,长期压制着HP、SUN。但是其创新和变革机制还是不够优秀,最成功的转型就是从软硬件制造商向服务商的转型,但多年的沉淀,积重难返,加上国企式的管理,最终被甩在后面。虽然通过不停的的收购试图扭转,但依然难见起色。(微软、甲骨文都有此问题)
但是,IBM的科研技术沉淀及基础底层领悟的研发成果,依然强劲有力,也在为整个行业做着不可磨灭贡献。可以说,老牌的几个科技公司,目前还没有被完全替代的可能。
最典型的如诺基亚,不要以为其已经消失或面临倒闭,其实诺基亚的科技输出依然很牛,甚至国内顶尖的互联网公司都只能望其项背。IBM亦是如此。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同时也不要小觑他们。
全面发力,兼收并购,拓展边界。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大牛互联网公司,在各个·领域几乎都能看大他们的身影,腾讯系阿里系更被互联网江湖热议,大收割背后也让腾讯阿里为代表的占据了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市值一度飙升。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边界在模糊,也是人们一直在热议的话题。而IBM一直在硬件领发力,一直是硬件领域的老大地位。相对其他企业的转型或者兼收并购,IBM则只是静静地在做硬件,其市值从2014年就一直稳在1000多亿美金左右。
同时,跟这些年非常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相比,造管道的命太苦,那边吃着肉,这边喝着汤,显得很不健康。
IBM其实并不是那么硬了,2016年总收入79.9B$,其中硬件收入仅5.9B$,不足十分之一,很难说是一家硬件公司,放在这里比不一定合适。
IBM这两年的云化、智能化的转型,同时以杀鸡取卵的方式确保利润,总算取悦了华尔街,保住了市值。
不要忘了,IBM的全称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它卖的是商业机器,虽然我们普通[_a***_]了解它,是通过它的一系列个人产品,像PC、硬盘之类的,但这些个人产品一直都不是它的主要利润来源。搞火箭的,当然也可以弄点烟花放放,绚丽多彩,但火箭和烟花真的不是同一个游戏。 观察IBM的发展,最好看的就是他们对“战略”的诠释。
IBM曾经是什么都有,标榜“Total Solution”的公司,不管对普通用户还是金融巨无霸,它都能拿出在行业中排列前3位的产品,普通用户会看到它无处不在的身影。
然后它卖掉了一个又一个跟普通人关系密切的部门,在它不缺钱的情况下,在被卖掉的东西正如日中天的情况下。
因为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市值都是炒起来的,和传统IT服务公司的情况截然不同。IBM作为商用IT厂商依然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软硬件产品都是一流。传统IT行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市场不会对他们太过激动,这和新兴起的互联网行业区别很大。互联网企业是现在资本市场的宠儿,其实市值是有很大水分的,不能代表他们就比传统科技公司强大或者更有价值。
IBM曾经是很厉害的公司但是不是最厉害的公司 市值比几个大牛公司低那么多 说明他的作用要比几个大牛公司小很多 不是说IBM没有作用 只是相对来说 作用要比最大的那几家使用量少 也就是说 作用小
如今在互联网赛道上,变化一日千里,IBM昔日的荣光,并不能保证他永远占据潮头,所以人们对IBM有疑虑也是情有可缘的。
IBM2016财报显示,他的季度营收已经连续第20个季度下滑了,这对于当年的蓝色巨人并不是一个好的趋势。
其实IBM也一直不停走在转型的道路上,他从PC硬件制造,转向了硬件服务,然后向移动互联网服务和云服务的转型。但是可能是企业文化的关系,转型一直不是很顺利。
IBM不断出售那些已经不是公司核心业务的部门,也不停的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壮士断腕这个词汇用在他的身上确实很贴切。
其实现在的IBM的主营业务已经是为公司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了,然后他也在积极建设云平台,想要在云上发力。
他的长期领域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按说是很有想象力的领域,但是这两个领域还处在萌芽时期,远没有到成熟的时候,所以尽管IBM研制了世界顶级人工智能,超级电脑Watson,但还是不能给IBM提供足够的利润。
IBM这么多年的发展,他的管理体系相当完善,远不是现在快速发展的小型互联网公司可比,但是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时也是他的包袱,因为在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迭代的大趋势下,IBM的管理体系依然有着很多年前那种靠体量取胜的原型,灵活性上未免有些不足。
苹果亚马逊市值竞争:谁将率先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亚马逊作为电商的代表商家,电商使他们得以发家,而后逐步推出了图书、***、音乐和游戏、数码下载、电子和电脑、家居园艺用品、玩具、婴幼儿用品、食品、服饰、鞋类和珠宝、健康和个人护理用品、体育及户外用品、玩具、汽车及工业产品等。
而苹果作为一个科技公司,科技巨头,拥有全球数一数二的利润率,早在2012年时市值已创造超过6235亿美元的记录,而且自2014年苹果超过谷歌成为最有价值的企业,而亚马逊则排在第九位。
在如此高的对比上看出,苹果毋庸置疑的会超过亚马逊,并且亚马逊的电商领域正被另一个大人物所逐渐侵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科技公司市值变化趋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科技公司市值变化趋势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