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清时期科技的趋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清时期科技的趋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清科学技术有什么特点?
明清时期出现三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有: 1、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和当时世界科技的最高成就。 2、都是在传统医药、农业和手工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3、都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发扬,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成就 《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由于中国各族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清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所以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即集大成。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对传统农学的总结。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
清朝乾隆官修《医宗金鉴》是中医教科书,以其精简而切于实用,两百年来广为流行。实际上也带有总结性质。
20世纪80年代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纂《中国陶瓷史》清朝部分认为:中国传统制瓷技术,在清朝才真正达到最成熟的地步。
清雍正官修《工部工程做法》是对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总结。上海古籍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出版,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编纂的文博行业系列教材之一的《中国古建筑》引用最多的两部古人建筑著作就是宋朝《营造法式》与清朝《工部工程做法》。
宋元明清科技文化特征
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科技与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以下是这些时期的一些科技和文化特征:
宋朝(960年-1279年):
1. 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时期,木活字印刷术逐渐普及,极大促进了书籍和文化的传播。
2. 流水产业的兴起:工商业发展,传统手工业逐步向流水生产转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丝织、陶瓷、造船等。
3.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宋代科技显著进步,如针灸、药物研究、地理学、天文学、冶金技术、水利工程等。
元朝(1271年-1368年):
1. 火药的应用:元朝的重要科技成就是火药的广泛使用,不仅在军事方面有重要作用,也在冶金、医药、烹饪等方面广泛应用。
2. 进口纺织技术与手工业:元朝大规模***用了进口纺织技术,如丝织、造纸等,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清时期科技的趋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清时期科技的趋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